刚刚过去的2018年,笔者撰写了不少事故分析类的文章与大家分享,我们一起看到了随意变道、超速、忽视行车盲区、疲劳驾驶等情况带来的恶果。向大家介绍这些事故案例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行车安全,开心出门,平安回家。在2019年到来的第一天,除了传统的事故分析以外,笔者也会开始向大家介绍更系统的安全驾驶理念,这种安全驾驶理念已经在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得到普遍推广,随着广大司机的参与和领悟,内容也在逐渐丰富。这就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的防御性安全驾驶。
防御性安全驾驶追求不主动造成事故,也不被动卷入事故。按照福建泉州高速交警提供的防御性安全驾驶教育视频,防御性安全驾驶分为5大要领,也就是“预估风险、放眼远方、顾全大局、留有余地、引人注意”,作为介绍防御性安全驾驶的第一篇文章,我们今天就从这5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防御性安全驾驶的基本思路。
驾驶车辆的行为本身就是具有危险性的,因此,我们驾车的过程中,对危险的预估和防范都非常重要。从驾驶前的准备来说,我们应该做好检查车况、出发前系好安全带等前期准备工作。在行驶过程中,我们需要识别危险因素,并作出相应的反应。
从维护自身行车安全的角度来讲,我们在驾车的过程中不应该盲目相信任何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。展开来说,在我们通过红绿灯路口时,红灯方向有可能有车辆闯红灯高速驶来;高速公路的出入口,也可能有车辆连续变道或突然减速妨碍你的正常行驶;即使是行驶在正常的道路上,你所驾驶车辆旁边的行人或自行车可能会突然摔倒……
虽然以上这些突发情况都不一定会发生,但经过这些区域时,出于对驾驶安全的考虑我们还是要提前预估风险,做好应对准备。
行驶中,不仅要看清近处,更要放眼远方,注意远方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突发状况,提前做出应对措施,为我们自己赢得反应时间和空间,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。按照目前的普遍认识,15秒的时间是完成从视觉线索收集、分析、判断到做出有效反应最终实现驾驶意图的比较充裕可靠的时间长度,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掌握车辆前方15秒车程内的道路情况,在发生突发事件时,及时做出反应。
所谓的顾全大局换一个说法或许会更容易被大家理解——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。在驾驶过程中,车辆周边的环境时刻在变化,车辆所处的位置、周边车辆及行人的状况都需要有所了解。
留有余地是指我们在驾驶过程中要在空间、时间上为自己留有足够的反应距离、反应时间。例如在道路上行车时,我们要预留出足够的距离预防前车紧急制动等突发情况。如果把这一部分的理解再展开,留有余地还应该包括为自己的驾驶技术、身体状态、车辆状况留有余地,比如不做能力范围以外的驾驶动作、不疲劳驾驶、不超载超速等等。
在驾校考取驾照的过程中,转弯及起步时使用转向灯是大家都学习过的重要内容,使用转向灯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对方表明你的行驶意图,从而方便其他车辆提前做出反应。类似的,在变道时提前使用转向灯,车辆故障时及时打开双闪摆放三角警示牌也是同样的目的。
这一篇文章介绍了防御性安全驾驶的5大要领,笔者的介绍也比较浅显,但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,你已经了解了防御性安全驾驶是什么,以及防御性安全驾驶所希望达成的效果。接下来,笔者还会在这一领域多多进行研究,为大家分享更多关于防御性安全驾驶的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,也欢迎广大车友参与讨论。